:::
大學幸福課[隨]

大學幸福課[隨]

NT$ 5,000

已過報名期間,請洽推廣教育中心人員02-22723568,email:ee@ntua.edu.tw

優惠說明

報名須知

學士學分班

班別簡介

學士學分班

課程資訊

授課時間
(一)12:10-14:00
學年/學期
學期課
開課單位
通識中心
招生名額
2 位 (尚有名額:1 位)
課程起訖
2025/02/17 ~ 2025/06/16
學分/時數
2.0 / 36 hrs
上課教室
教研901

師資簡介

張靜軒老師照片
張靜軒 老師

學歷:
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

經歷: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

課程簡介

課程概要

「大學幸福課」旨在幫助學生從充實幸福的認知、培養幸福的態度、落實幸福的實踐三方面著手,期能提升學生追求幸福的能力,而對於大學生活及未來生涯建立滿足篤定的幸福感,追求真實的快樂。

教學目標

課程呈現會以學術理論介紹與生活漫談的方式交織,一同探討生活不幸福的來源與如何獲得幸福的方法。課程著重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,使學習者從「覺察自我」開展,感知與習得「如何獲得幸福」的知識技能,此外,課程相當重視「學習者與自我的生命連結」,以涵養幸福生命為課程宗旨。

1.瞭解幸福感研究成果的知識與技能。
2.自我覺察及評估自己的幸福感狀態。
3.體驗與習得擁有幸福的感知與能力。
4.持續探問自我追尋幸福的人生圖像。
5.連結自我生涯發展與涵養幸福生命。
6.師生互為主體性共創幸福課堂氛圍。

課程要求(含課堂外作業要求)

1.上課會點名(因為每個人都重要與珍貴,值得被好好認識與重視)
2.未請假且點名未到者,累計3次,出席成績以0分計算(課程公平性之考量)
3.歡迎同學們以開放、輕鬆與願意投入的心加入課堂(希望能在課堂與大家真誠相遇)

評量方式

1.出席率(20%)
2.期中報告(25%)
3.團體實作(30%)
4.期末報告(25%)

教科書

書名:幸福心理學:從幽谷邁向巔峰之路
作者:余民寧 出版社:心理 出版日:2015

參考書籍或網址

書名: 真實的快樂(Authentic Happiness)
作者:Martin E. P. Seligman/洪蘭譯 出版社:遠流 出版日:2009

書名: 邁向圓滿: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&練習(Flourish)
作者:Martin E. P. Seligman/洪蘭譯 出版社:遠流 出版日:2012

書名: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:快樂也可以被管理,正向心理學權威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十二個提案/修訂版(The How of Happiness)
作者:Sonja Lyubomirsky/謝明宗譯 出版社:久石文化 出版日:2019

書名: 心流: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(Flow: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)
作者:Mihaly Csikszentmihalyi/張瓊懿譯 出版社:行路 出版日:2019

書名: 更快樂: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/修訂版(Happier: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)
作者:Tal Ben-Shahar/譚家瑜譯 出版社:天下雜誌 出版日:2012

書名: 坎伯生活美學(A Joseph Campbell Companion : 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living)
作者:Diane K. Osbon/朱侃如譯 出版社:立緒 出版日:1997

書名: 大器可以晚成: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,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
作者:Rich Karlgaard/林力敏譯 出版社:先覺 出版日:2019

書名: 恆毅力: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/暢銷新訂版
作者:Angela Duckworth/洪慧芳譯 出版社:天下雜誌 出版日:2020

書名: 新世代的必修學分-幸褔心理學。諮商與輔導,409,57-60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0

書名: 幸福感生活的提案—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(上)。諮商與輔導,410,57- 61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0

書名: 幸福感生活的提案—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(中)。諮商與輔導,411,57- 60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0

書名: 幸福感生活的提案—以坎伯生活美學為例(下)。諮商與輔導,412,56- 60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0

書名: 幸福學:正向心理學觀點
作者:陳如山、高旭繁、韓佩凌、張歆祐、李燕蕙 出版社:空大 出版日:2016

書名: 快樂學:科學家僧侶修練幸福的24堂課
作者:Matthieu Ricard/ 賴聲川、丁乃竺譯 出版社:天下雜誌 出版日:2014

書名: 正向心理學理論與實務:幸福人生的新視野
作者:韓佩凌、陳柏霖 出版社:雙葉書廊 出版日:2017

書名: 當我越自在,我們越親密:尋找幸福關係的28個魔法能力
作者:趙慈慧、江文賢、吳若女 出版社:天下生活 出版日:2014

書名: 追求幸福就會一直幸福嗎?—以第二波正向心理學之延伸思考(上)。諮商與輔導,425,59-61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追求幸福就會一直幸福嗎?—以第二波正向心理學之延伸思考(下)。諮商與輔導,426,58-61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追求幸福的陷阱—以接受與承諾治療(ACT)為延伸思考(上)。諮商與輔導,427,57-60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追求幸福的陷阱—以接受與承諾治療(ACT)為延伸思考(下)。諮商與輔導,428,56-59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憂鬱了,還能幸福嗎?-以幸福心理學觀點探討之(上) 。諮商與輔導,429,56-59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憂鬱了,還能幸福嗎?-以幸福心理學觀點探討之(下) 。諮商與輔導,430,53-57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幸福習慣-心理學家一直在說的事(上)。諮商與輔導,431,55-58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幸福習慣-心理學家一直在說的事(下)。諮商與輔導,432,52-57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1

書名: 生命的脆弱與繁盛—以幸福心理學觀點談自殺防治(上)。諮商與輔導,433,52-55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書名: 生命的脆弱與繁盛—以幸福心理學觀點談自殺防治(下)。諮商與輔導,434,52-55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書名: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:以坎伯「英雄的旅程」為例(一)。諮商與輔導,435,49-52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書名: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:以坎伯「英雄的旅程」為例(二)。諮商與輔導,436,56-59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書名: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:以坎伯「英雄的旅程」為例(三)。諮商與輔導,437,44-46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書名: 第二波正向心理學的示現:以坎伯「英雄的旅程」為例(四)。諮商與輔導,438,50-53。
作者:張靜軒 出版社:天馬文化 出版日:2022

課程相關檔案
課程內容與進度
周次與日期
內容
備註
周次與日期 1 - 2025/02/17
內容 提醒學生使用正版教科書,尊重智慧財產權
課程介紹與導論
備註 同學選課動機與期待調查 共同討論課程走向 課程大綱以課堂上公告為主
周次與日期 2 - 2025/02/24
內容 我對幸福人生的提案 (1)
備註 什麼是幸福
周次與日期 3 - 2025/03/03
內容 我對幸福人生的提案 (2)
備註 什麼是幸福
周次與日期 4 - 2025/03/10
內容 培養幸福習慣
備註 心理學家說的幸福習慣
周次與日期 5 - 2025/03/17
內容 情緒原來有溫度?
備註 生活事件的挑戰
周次與日期 6 - 2025/03/24
內容 我的天空今天有點灰
備註 正視情緒的力量
周次與日期 7 - 2025/03/31
內容 Lady M的幸福層次
備註 客觀、主觀與超越的幸福
周次與日期 8 - 2025/04/07
內容 幸福經驗性團體(1)
備註 自我照顧課
周次與日期 9 - 2025/04/14
內容 幸福經驗性團體(2)
備註 自我照顧課
周次與日期 10 - 2025/04/21
內容 幸福放映室(1)
備註 自我照顧課
周次與日期 11 - 2025/04/28
內容 幸福放映室(2)
備註 自我照顧課
周次與日期 12 - 2025/05/05
內容 我到底有多好?
備註 了解長處與美德
周次與日期 13 - 2025/05/12
內容 願溫柔的你能被溫柔以待
備註 和諧親密關係/上
周次與日期 14 - 2025/05/19
內容 我可能不會愛你
備註 和諧親密關係/下
周次與日期 15 - 2025/05/26
內容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?
備註 期末分享
周次與日期 16 - 2025/06/02
內容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?
備註 期末分享
周次與日期 17 - 2025/06/09
內容 自我照顧與討論學習
備註 彈性課程
周次與日期 18 - 2025/06/16
內容 自我照顧與討論學習
備註 彈性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