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美學與藝用解剖(114秋)

授課老師:魏道慧 老師 臺藝大推廣教育中心開課
上課時間:114 / 09 /13 ~ 12 /27 (六) 10 : 10-12 : 00
時數 : 30 小時 / 15次 課程費用 : 5,500元
上課地點:雕塑系B1綜合教室
課程概要:
- 認識人體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關係,解析動靜表現、男女老幼差異…
- 分析自然人體形式在不同創作領域(如雕塑、繪畫、動漫與3D建模…)的應用。
- 探索人體形式的未來發展(如仿真人形、醫美整形、復健輔具…)的應用。
教 學 綱 要 | |
週次 | 內 容 |
1 | 一、 經典名作中的構圖、造型經營與情境表達 |
2 | 二、大師們一再採用的造型規律 |
3 | 三、人體全身的造型規律與名作中的表現 |
4 5 6 | 四、藉〝明暗〞突顯解剖結構在體表的表現 1. 頭部的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 - 頭部與五官的基本型與立體關係 - 眼部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口部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鼻部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- 名作中的體表標誌之解剖位置及運動變化: 如眼部的球狀面、口部的球狀面、頦突隆、眉弓隆起、太陽穴、顴骨顴骨弓隆起、咬肌、頰凹… - 仿真、立體型塑要點 |
7 8
| 2. 頸部的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 - 頸部的基本型與立體表現 - 轉動頭部的肌群互動與體表表現 低頭仰頭的肌群互動與體表表現 - 名作中的體表標誌之解剖位置及運動變化: 頸部的三個三角、七個窩、頸下弓型、頸後溝與三角窩及菱形腱膜… - 仿真、立體成型要點 |
9 10 | 3. 軀幹的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 - 軀幹的基本型與立體變化 - 活動上肢肌群的互動與與體表表現 活動下肢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活動腰腹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- 名作中的體表標誌之解剖位置及運動變化: 如胸前川字文、乳下弧線、腹部的小提琴、腸骨溝、薦骨三角、臀部的蝶形… - 仿真、立體型塑要點 |
11
| 4. 下肢的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 - 下肢的基本型與立體變化 - 活動小腿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活動足部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表現 - 名作中的體表標誌之解剖位置及運動變化: 如股三角、膝關節的內圓外平、小腿內低外高、腳踝四點、膝後「H」紋、小腿肚的「W」… - 仿真、立體型塑要點 |
12
| 5. 上肢的外在形式與解剖結構
- 活動前臂肌群的互動與體表變化 活動腕部、掌部的肌群互動與體表表現 活動拇指的肌群互動與體表表現 - 名作中的體表標誌之解剖位置及運動變化: 如肩上的大「V」、三角肌的小「V」、掌心的「M」紋、前臂前的旋橈溝、前臂後的尺骨溝…
|
14 | 五、從名作看男女老幼的外型差異 1. 嬰兒期 4.青年期 2. 幼兒期 5.中年期 3. 少年期 6.老年期 |
15 | 六、漫畫中的情境表達 |
相關連結:https://test_eec.ntua.edu.tw/Course/Detail/65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