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水墨創作基礎

水墨創作基礎

NT$ 4,800
(如欲報名課程請先登入學員) 前往學員登入

報名須知

  1. 報名時間:即日起至各課程《開課前1週》止。
  2. 招生對象:對課程有興趣者,皆可以報名參加;採先報名繳費者,優先錄取。
  3. 繳費方式:請登入本系統,依「常用服務>>檢視選課、繳費帳號及繳費情形」,所示的第一銀行(代碼007)「14碼虛擬帳號」繳費,請勿用他人帳號繳費;若應繳金額有錯或有優待未扣,請先來信ee@ntua.edu.tw,或於上班時間來電(02)2272-3568確認,再逕行扣除繳交。
    1. ATM繳費:請至各地ATM繳費,請選擇「繳費」選項,可不受3萬元及約定帳戶限制。
    2. 臨櫃繳費:戶名為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406專戶」,帳號為「14碼虛擬帳號」。
      • 第一銀行,請填寫「第一銀行專用存款憑條」,免手續費。
      • 其他銀行或郵局農會,請填寫「跨行匯款單」,手續費自付。
  4. 學員證申請:須繳交相片1張或逕自上傳至本系統,並繳交工本費100元,請至推廣教育中心辦理及領取。
  5. 退費標準:因故退費或溢繳費用,需填寫「退費申請表」(繳溢費用免填寫),連同本人「身分證正、反面」及「存摺封面」等影本(報名時已繳免附),寄至推教中心信箱ee@ntua.edu.tw或傳真(02)2960-4035辦理。退費標準如下:
    • 報名繳費後至開課日前:退還繳交費用九成,不含報名費。
    • 開課日後至課程三分之一前:退還繳交費用五成,不含報名費。
    • 逾課程三分之一:不退費。

課程資訊

授課時間
(一)09:00-12:00
學年/學期
學期課
開課單位
推教中心
招生名額
15 位
課程起訖
2026/01/05 ~ 2026/03/02
學分/時數
0.0 / 24 hrs
上課教室
美術4004
課程備註
上課日期:
(1)1/5、1/12、1/19、1/26、2/2、2/9、2/23、3/2上課。
(2)2/16除夕不上課。

師資簡介

徐嘉霠老師照片
徐嘉霠 老師

學歷: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書畫藝術學博士

經歷:
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藝術推廣主任

課程簡介

課程概要

書畫藝術觀念建立:介紹書畫精神、美學的核心理念,從「儒」、「道」、 「禪」的影響,至東晉顧愷之「傳神論」、六朝謝赫「六法」、唐張彥遠「書畫之藝,皆須意氣而成」、宋郭若虛「氣韻非師」、元倪瓚「寫胸中之逸氣」等,一脈到文人畫的理念,講解書畫藝術的精神,成為藝術養分,使當代藝術表達得以建構在傳統之上。將貫穿每堂課程內容中。學生將從教師示範、觀畫、臨摹到創作,逐步掌握筆墨技法、構圖節奏與文化內涵,為當代創作奠基。

教學目標

1. 認識水墨工具特性與運用原理。
2. 理解筆墨精神與古畫觀法,培養審美與觀察能力。
3. 習得基礎墨法、皴法、樹法與構圖技巧。
4. 能綜合應用筆墨語彙,完成個人小品創作。

課程要求(含課堂外作業要求)

水墨用具:毛筆(大/中/小)、墨條、墨汁、硯台、生宣紙、熟宣紙、筆架、紙鎮、梅花盤、噴水器、擦布

先修科目

授課方式

教學設備

投影機、投影布幕、電腦

附檔路徑

評量方式

教科書

無教科書

參考書籍或網址
無參考書籍或網址
課程相關檔案
備註

學員條件:不限背景,需自備個人工具

課程內容與進度
周次與日期
內容
預定進度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1 - 2026/01/05
內容 古畫閱讀與水墨感受
預定進度 認識水墨媒材與筆墨精神,從宗炳〈畫山水序〉與郭熙《林泉高致》等書畫理論開始探討「臥遊」與「可行、可望、可遊、可居」的觀畫理念與創作意義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2 - 2026/01/12
內容 筆墨基礎與墨韻實驗
預定進度 理解「運墨而五色具」,實作乾濕、濃淡、破墨、積墨等墨法變化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3 - 2026/01/19
內容 山石的筆墨與結構
預定進度 學習斧劈皴、披麻皴等皴法,掌握石體結構與墨階層次表現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4 - 2026/01/26
內容 樹木的形態與氣韻
預定進度 探討樹形結構與葉法,掌握典型樹形的結構(如鹿角枝、蟹爪枝等)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5 - 2026/02/02
內容 山水的空間經營
預定進度 學習三遠法(高、深、平遠)與移動式構圖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6 - 2026/02/09
內容 氤氳—煙霧雲氣的烘染
預定進度 練習虛實關係與暈染技術,營造空氣透視與氛圍感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7 - 2026/02/23
內容 古畫局部臨摹與變異
預定進度 臨摹古畫局部,學習筆墨節奏與構圖變化。
習作考試
備註
周次與日期 8 - 2026/03/02
內容 當代水墨的借鑒與創新
預定進度 觀摩當代水墨案例,思考古法語彙的現代轉化。
習作考試
備註